返回

大明:从战场捡属性开创诸天大明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16章 封朱应【大宁边军指挥使】!朱元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,眼神中透露出对这支部队的重视,此番让太子朱标亲自过问,显然也是在向朝堂群臣宣告收编降卒的心思。

    “儿臣领旨。”

    朱标先是一拜,领了旨意。

    然后又似想到了什么,当即道:“父皇!如今辽东将定,冯胜诸位将军是不是要归于应天述职?他们麾下的兵力是不是也要调回来?”

    朱标试探着询问道,眼神中带着一丝询问的意味。

    “太子有何看法?”朱元璋笑了笑,反问道,眼神中透露出对朱标想法的期待。

    “辽东初定,诸事繁多。”

    朱标当即说道,没有任何犹豫之色:“必有元军余孽隐藏辽东各处为祸,大军还需镇守方可确保安宁,而且那十几万降卒也需要有军队看着,避免乱象。”

    “待得辽东彻底平息之后,可再下旨让冯胜大将军他们归都述职。”

    朱标说话时,条理清晰,分析得头头是道,展现出了他卓越的政治才能。

    “就依太子所言。”朱元璋当即道,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。

    “父皇圣明。”朱标当即一拜,脸上洋溢着对朱元璋认同自己的喜悦。

    朱元璋看着朱标温和一笑,转过头的瞬间,目光又变得威严起来,俯瞰朝堂。

    随后。

    他直接开口:“唐铎,赵勉,陈敬。”

    三个人名从朱元璋的口中喊出,声音威严而洪亮。

    “臣在。”

    被点到名字的三部尚书立刻站了出来,整齐地回应道。

    他们三人站得笔直,脸上带着严肃的神情,等待着朱元璋的旨意。

    “辽东大战很快就要彻底定下了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说道:“兵部作为主军之责,必须尽快给咱将辽东战场上伤亡将士的名册拟定,再交由户部审阅,尽快将抚恤落实。”

    “至于户部,积极筹措钱粮,抚恤之事为重,凡是为我大明战死捐躯的将士,绝不可薄待半分。”

    “还有辽东的官吏任免,这个是未来辽东治理的根本,太子虽然定下了辽东府知府的人选,也带了一众辅官随行,但辽东疆域不小,人口也不少,还需要足够的官吏去治理,这些吏部要尽快选定官员调任,辽东定,现在的关键就是让辽东彻底融入我大明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对着眼前的三个尚书说道,语气坚定,眼神中透露出对这些事情的重视。

    兵部,户部,吏部。六部之中最为关键的三个。

    “臣领旨。”

    唐铎,赵勉,还有作为吏部尚书的陈敬,恭敬一拜,齐声回应。

    “好了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扫视了朝堂一眼,大声问道:“咱要说的都已经说了。诸卿可还有什么要补充的?”

    他的目光再次在群臣身上扫过,等待着臣子们的回应。

    “启奏皇上。”

    陈敬恭敬地启奏道:“如今辽东将定,我朝廷是不是在赋税方面要做一些减少?”

    “毕竟战事初定,战火初熄!辽东百姓或许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。”

    陈敬说话时,微微低着头,眼神中透露出对辽东百姓的关切。

    “的确。”朱元璋也是恍然回神,点了点头:“太子,你觉得辽东税收该减少多少?”

    朱元璋再次将目光看向朱标,眼神中带着询问与期待。

    “此事事关重大。”朱标沉声说道,面带思虑:“儿臣也需细细考量。究竟是单一的减免农税,还是要全部税收一起减免。”

    朱标一边说着,一边微微皱眉,似乎在脑海中仔细思考着各种可能性。

    税收之事,国本之事,朱标也不敢轻易下定夺。

    毕竟影响太大了。

    “此事不急。”朱元璋笑呵呵地说道:“咱给你时间。既辽东是在你手中运筹的,但自然是要治理到底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说这话时,脸上洋溢着温和的笑容,对朱标充满了信任。

    “儿臣谢父皇。”朱标当即道谢。

    又经过了一阵朝议,朝议散。

    奉天大殿内,只剩下了朱元璋与朱标父子二人。

    “爹。”

    没有了外人在场,朱标则是无比郑重地对着朱元璋一拜。

    “儿子谢谢你。”朱标说这话时,眼神中充满了感激之情。

    见此。

    朱元璋温和一笑,缓缓从龙椅上站了起来,走到了朱标的身前,直接将朱标给扶了起来。

    “你我父子,说什么谢。”朱元璋温和笑道,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慈爱,双手轻轻搭在朱标的肩膀上。

    “爹。”朱标十分感激地说道:“辽东光复,青史留名。你给儿子的太多了。”

    朱标看着朱元璋,眼中闪烁着感动的。

    “哈哈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大笑道:“别说一个光复辽东之功!未来整个大明都是你的。”

    “爹如今活着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能够从爹的手中接过

第116章 封朱应【大宁边军指挥使】!朱元璋(3/4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